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王莹副研究员 汪虎教授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王莹副研究员, 汪虎教授在Nature旗下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为“L1 drives HSC aging and affects prognosis of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论文得到了编辑部及审稿人的重点推荐,被选为该杂志当期的封面文章。
基础医学院王莹副研究员和长治医学院郑金平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鞠振宇教授、汪虎教授、王莹副研究员和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宋章法主任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杭师大为第一作者和通讯单位。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省衰老与癌变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受邀所作期刊封面文章设计图
受邀所作期刊封面文章设计图研究发现炎症会损害造血干细胞(HSC)的维持和功能,破坏造血作用并增加白血病的发生率。但是,分子驱动因素目前仍然不清楚。在第三代端粒酶缺陷型( G3Terc-/- )小鼠骨髓细胞中,我们发现存在慢性的炎症因子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反转录转座子长散布元件1(L1)的激活可以触发cGAS信号传导,从而导致了G3Terc-/- 小鼠骨髓细胞中的炎症。我们通过尝试给予小鼠逆转录酶抑制剂3TC后,显著减少了L1 cDNA的积累和炎症发生。
在功能层面,我们通过给予小鼠3TC处理可以改善G3Terc-/-小鼠中HSC的数量和维持以及造血重建功能。前面提到,炎症可以增加白血病的发生率,我们以G3Terc-/-小鼠为受体,通过移植致癌性NrasG12D骨髓细胞,建立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小鼠模型,与预期一致,以G3Terc-/-小鼠作为受体的白血病小鼠生存期明显下降。最后,我们想研究是否能够通过3TC来抑制炎症,从而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与预期相符,但有趣的是,这种生存期的延长不是由于抑制NrasG12D恶性肿瘤细胞,而是由于增强了受体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维持来实现的。总体而言,我们的发现表明L1-cGAS信号传导可在体内诱导促炎环境,并在HSC衰老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们预期FDA批准的药物3TC在再生医学以及在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