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浙江省举办了2023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遗体捐赠,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而缅怀纪念活动的举办旨在纪念人体器官捐献的先驱们,弘扬捐献者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倡导和推动公民逝世后捐献遗体的新风尚。
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遗体捐赠者们通过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奉献创造和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好自己的人生价值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身为医学生的我们,遗体捐赠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供我们学习解剖知识的大体老师,亦或是挽救他人生命的器官捐赠者,都是遗体捐赠事业发展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了解遗体捐赠的过程以及遗体捐赠者们为医学事业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本次“师情话医”师生沙龙以“遗体捐赠——延生命之光,践生命之意”为主题,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徐小冬老师来分享他对遗体捐赠的理解和经历,让同学们对遗体捐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本次讲座于4月15日的下午16:30-18:00在慎园1-107举办。
导师简介:
徐小冬,毕业于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外科学硕士,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和市校级教改课题;曾获杭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杭州市政府优秀成果调研奖;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教学十佳);指导学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竞赛东部赛区二等奖,国赛铜奖;指导学生申请并获国家专利1项。
首先,徐小冬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不同国家对人体死亡的判断标准,其中我国目前以脑死亡为判断标准。徐小冬老师以21世纪为界,将遗体捐赠事业分为发展史和现状两个部分,并对两个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法律的颁布与运行进行了简要清晰的阐述。此外,他还向我们介绍了遗体捐赠对个人、对国家和对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意义。
在讲座的过程中,他还分享了一些关于遗体捐赠的案例,由著名人物到医学教授,由19岁少年到百岁老人,他们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对于生命意识的认知——生命的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延续,是生命价值的延续,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更让我们体会到了遗体捐赠这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存在的精神意义。
本次师生沙龙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遗体捐赠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流程,更让同学们明白了遗体捐赠是生命与爱的延续,切身体会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崇高与伟大,大家对生命与死亡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