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狄海波教授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发文,为植物人研究探索了新道路 Study protocol: Developing telephone follow-up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编辑:科研办 时间:2023-10-08 访问次数:349

图片1

第一作者:寿方方

通讯作者:狄海波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期刊5-Year Impact Factor6.46

通讯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论文DOI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3.1071008 

(一)图片摘要及成果简介

图片2

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意识水平(觉醒)和意识内容(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觉知)。觉醒的神经机制是大量脑干神经细胞群(上行网状系统)投射到丘脑以及大脑皮层的过程。因此任何脑干或者大脑半球神经的损伤都可能降低觉醒水平。觉知的神经机制被认为是大脑皮层功能以及皮层下相关连接的完整性。

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在临床上被分为:昏迷、无反应觉醒综合症(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UWS)或植物状态(Vegetation stateVS)以及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ness stateMCS)。目前,我国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患者每年新增约200万,其中VS者每年约新增20。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DoC患者不仅生存率逐年增加,并且可长期存活,意大利的队列研究显示DoC患者的平均寿命约为2-5年。在2013Leonardi600VS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3%患者的存活时间超过10年,甚至超过25年。对这些长期存活的DoC患者进行随访以调查他们之后的预后情况,可为我们治疗决策和疾病演变的过程提供大量证据。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一些患者会转至康复医院或加重。目前临床常用的意识评估工具无法满足居家或转至康复医院的意识障碍患者的随访需求,患者随访工作面临极大困境。

电话随访作为传统面对面随访的拓展,具有更及时、更灵活、更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因此本研究目的构建一个更适合意识障碍患者的电话随访量表。

(二)引言、图文导读和小结

图片4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分3个阶段,1.DoC患者临床随访现状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对临床单位医务人员目前进行的DoC患者评估和随访现况进行调查,了解临床DoC患者随访执行现状及实施难点。2.研制DoC患者电话随访量表,通过查阅文献,了解DoC患者恢复的常见和敏感的意识条目和相关神经机对DoC患者电话随访量表条目池进行构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专家咨询对所有条目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行性进行评价对量表条目进行修订。选取10名患者进行预实验,对量表条目进行再次修订形成量表终稿。3.量表验证,根据量表确定样本量,在3家临床单位选取意识障碍患者100名,两名调查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远程随访和面对面随访,验证量表的信效度。

目前该量表已经构建完成,并完成验证。

(三)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附工作或生活照片)

第一作者简介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寿方方,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意识障碍随访与远程随访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

图片7

狄海波简介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比利时列日大学客座教授,杭师大国际植物状态和意识科学研究所所长,生理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终审专家,国际意识障碍合作框架中方负责人,中国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与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无意识生理学组组长,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修复与康复专委会副主委,第四届国际昏迷和意识大会主席。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脑复苏专委会副主委和秘书长,组织多次全国意识障碍行业会议;连续组织并主持10届中比意识障碍论坛;2019年作为共同会议主席组织并主持第四届国际“昏迷和意识”大会;2021年组织两次意识障碍学习班;2022年作为亚洲地区联络人组织第二届世界昏迷日活动;CRS-R量表入选中国康复医学会团标;发起成立意识障碍志愿者团队两次获全国银奖;这些工作开拓了国内意识障碍行业和国际交流,形成了相当的行业影响力。

在研意识障碍相关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发表意识障碍领域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 40余篇(包括I区十余篇),单篇SCI引用450次。意识障碍领域学术影响力在亚洲地区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