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张海涛研究员做客博雅论坛

编辑:学科办 时间:2025-10-16 访问次数:41

2025年10月15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张海涛研究员应邀做客基础医学院“博雅论坛”,为师生带来题为《GPCR结构功能与药物发现》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基础医学院徐晓玲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1_副本


张海涛研究员长期深耕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生物学与药物发现领域,聚焦 GPCR 的信号传导机制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在报告中,他首先介绍了 GPCR 在人体中的广泛分布及其作为重要药物靶点的核心地位,系统阐述了 GPCR 信号传导中G 蛋白依赖性 与 β-arrestin 依赖性两条途径的机制差异。并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例,他深入解析了 AT1R 与 AT2R 在配体识别、信号耦合及药物响应上的关键结构差异。

在研究成果分享环节,张海涛研究员重点展示了团队在 GPCR 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突破,并通过精美的结构图谱、信号通路模型与实验数据,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跨越结构生物学、分子机制与药物化学的学术盛宴。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师生们对 GPCR 的结构装配、信号偏向性、配体选择性及膜环境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IMG_20251015_153450_副本


讲座结束后,张海涛研究员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围绕GPCR信号调控机制和配体设计思路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次极具启发性的学术报告。

报告人简介:

浙江大学药学院研究员、中俄结构生物学与药物发现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兼聘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化学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美国斯克瑞普斯研究所和南加州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重大疾病相关重要药物靶标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和靶向药物发现,在NatureCellPNASEMBONat Comm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